2012年4月24日星期二

南传不断经


                                 一一一 不断经       
       北传汉译无此经。
       本经是世尊赞叹舍利弗而语诸比丘。舍利弗有种种胜慧,观不断之法观。不断之法
       观者,即次第修习九次第定,以超越解脱出离下位定而至上位定,亦出离最后之灭
       尽定。舍利弗观此法观,于圣戒,定、慧、解脱,得自在究竟,以赞说正是世尊之
       法嗣。
25 第二品 不断品 第一一一 不断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时,世尊对诸比丘曰:“诸比丘!”诸比 丘应诺世尊曰:“世尊!”世尊乃如是言: “诸比丘!舍利弗是贤者,诸比丘!舍利弗是大慧者。诸比丘!舍利弗是广慧 者。诸比丘!舍利弗是疾慧者。诸比丘!舍利弗是速慧者。诸比丘!舍利弗是捷慧 者。诸比丘!舍利弗是决慧者。诸比丘!舍利弗半月以观不断之法观。其时,诸比 丘!舍利弗不断之法观有如是事。诸比丘![谓]:此舍利弗离诸爱欲,离诸不善法, 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具足初禅而住。而于彼初禅为法之寻、伺、喜、乐、 心一境性及触、受、想、思、心、欲、胜解、精进、念、舍、作意。彼于此诸法, 第一一一 不断经 一 ----------------------------------------------------------------------- 中部经典四 二 令不断安立。彼于此等之诸法,自觉生,自觉止住,自觉地没去。彼如是了知:‘如 是此等之诸法,无已而生,有已而了知。’彼于此等之诸法不亲近1,不没入2, 不昧著,不固著,解脱,离系,而令解放心而住。彼了知‘更有出离。’彼独思而 亦‘有广修习。’ 26 复次,诸比丘!舍利弗灭寻、伺,内心成为安静。心有一趣性,无寻、无伺, 由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而住。而于第二禅中之诸法,内心安静、喜、乐、心一 境性,触、受、想、思、心、欲、胜解、精进、念、舍、作意。彼于此等之诸法, 令不断安立。彼于此等之诸法,自觉生,自觉止住,自觉地灭去。彼如是了知:‘如 是此等之诸法,无已而生,有已而了知。’彼于此等之诸法,不亲近,不没入,不 味著,不固执,解脱,离系而令解放心而住。彼了知‘更有出离。’彼独思而亦‘有 其广修习。’ 复次,诸比丘!脱喜、舍而住,有念,有正知;且身觉受乐,宣说诸圣者之‘舍 而有念乐住。’成就第三禅而住。而第三禅中之诸法之舍、乐、念、正知、心一境 性及触、受、想、思、心、欲、胜触、精进、舍、作意。彼于此等之诸法,不断安 立。彼于此等之诸法,自觉生,自觉止住,自觉地没去。彼如是了知‘如是此等之 诸法,无已而生,有已而了知。’彼于此等之诸法,不亲近,不没入,不味者,不 固执,解脱,离系而令解放心而住。彼了知‘更有出离。’彼独思而亦‘有其广修 习。’ 复次,诸比丘!舍利弗舍离乐,舍离苦,又灭以前所有之喜悦、忧恼,无苦, 无乐,舍念清净,成就第四禅而住。而第四禅中之诸法之舍、不苦不乐之受、心之 27 无感兴、念、清净、心一境性及触、受、想、思、心、欲、胜解、精进、念、舍、 作意。彼于此等之诸法,令不断安立。彼于此等之诸法,自觉生,自觉止住,自觉 地没去。彼如是了知‘如是此等之法,无已而生,有已而了知。’彼于此等之诸法, 不亲近,不没入,不味著,不固执,解脱,离系而令解放心而住。彼了知‘更有出 离。’彼独思而亦‘有其广修习。’ 复次,诸比丘!舍利弗超越一切种之色想,超诸有对想,无作意种种想,成就 ‘虚空无限’及空无边处而住。而空无边处中诸法之空无边处想、心一境性及触、 受、想、思、心、欲、胜解、精进、念、舍、作意。彼于此等之诸法,令不断安立。 第一一一 不断经 三 ----------------------------------------------------------------------- 中部经典四 四 彼于此等之诸法,自觉生,自觉止住,自觉地没去。彼如是了知‘如是此等之诸法, 无已而生,有已而了知。’彼于此等之诸法,不亲近,不没入,不味著,不固执, 解脱,离系而令解放心而住。彼了知‘更有出离。’彼独思而亦‘有其广修习。’ 复次,诸比丘!舍利弗超越一切种之空无边处,‘识无边’之成就识无边处而住。 而识无边处中诸法之识无边处想、心一境性及触、受、想、思、心、欲、胜解、精 进、念、舍、作意。彼于此等之诸法,令不断安立。彼于此等之诸法,自觉生,自 觉止住,自觉地没去。彼如是了知‘如是此等之诸法,无已而生,有已而了知。’ 彼于此等之诸法,不亲近,不没入,不味著,不固著,解脱,离系而令解放心而住。 彼了知‘更有出离。’彼独思而亦‘有其广修习。’ 28 复次,诸比丘!舍利弗超越一切种之识无边处,‘无所有’之成就无所有处而住。 而无所有处中诸法之无所有处想、心一境性及触、受、想、思、心、欲、胜解、精 进、念、舍、作意。彼于此等之诸法,令不断安立。彼于此等之诸法,自觉生,自 觉止住,自觉地没去。彼如是了知‘如是此等之诸法,无已而生,有已而了知。’ 彼于此等之诸法,不亲近,不没入,不味著,不固著,解脱,离系,而令解放心而 住。彼了知‘更有出离。’彼独思而亦‘有其广修习。’ 复次,诸比丘!舍利弗超越一切种之无所有处,成就非想非非想处而住。彼由 其定,其念而出起。彼由其定,其念而起已,而诸过去,已灭,为已变法,以偏观 其诸法,‘如是此等之诸法,无已而生,生已而了知。’彼于此等之诸法,不亲近, 不没入,不味著,不固执,解脱,离系,而令解放心而住。彼了知‘更有出离。’ 彼独思而亦‘有其广修习。’ 复次,诸比丘!舍利弗超越一切种之非想非非想处,成就想受灭而住。而慧见 已,彼之诸漏灭尽。彼由定具念而出起。彼其由定,其念出起已,其诸过去,已灭, 为已变法,偏观其诸法,‘如是此等之诸法,无已而生,有已而了知。’彼于此等之 诸法,不亲近,不没入,不味著,不固著,解脱,离系,而令解放心而住。彼了知 ‘无此上之出离。’彼独思而亦‘无其广修习。’ 诸比丘!凡正语者,应言:‘于诸圣戒得自在、得究竟。于诸圣定得自在、得 29 究竟。于诸圣想3得自在、得究竟。于诸圣解脱得自在、得究竟’者,对于舍利弗 亦应言是正语者。‘彼于诸圣戒得自在、得究竟。于诸圣定得自在、得究竟。于诸圣 第一一一 不断经 五 ----------------------------------------------------------------------- 中部经典四 六 慧得自在、得究竟。于诸圣解脱得自在、得究竟。’ 诸比丘!凡正语者,应言:‘是世尊之实子。从口生,从法生,法之所成。为 法嗣而非血嗣。’对舍利弗亦应是正语者,‘彼为世尊之实子,从口生,从法生,法 之所成。法嗣而非血嗣。’ 诸比丘!舍利弗乃依如来所转之无上法轮,正随而转之。 世尊如是说已。彼诸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

             目   次
    中部经典 四
             第二品 不断品
一一一 不断经……………………………………………………………………………………一
       北传汉译无此经。
       本经是世尊赞叹舍利弗而语诸比丘。舍利弗有种种胜慧,观不断之法观。不断之法
       观者,即次第修习九次第定,以超越解脱出离下位定而至上位定,亦出离最后之灭
       尽定。舍利弗观此法观,于圣戒,定、慧、解脱,得自在究竟,以赞说正是世尊之
       法嗣。
一一二 六净经……………………………………………………………………………………七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八七,说智经(大正藏一,七三二页。)
       本经,对自说所作已办,最后解脱者,行种种之质问,完全能解答时,对是人,说
       目次                                                 一
    -----------------------------------------------------------------------
       中部经典四                                           二
       赞叹随喜。其质问云何为解脱四说(见、闻、觉、识、)五取蕴、六界耶?云何对
       内外之诸相,以除我、我所见耶?解答对最后之质问,叙述由在家而出家之动机,
       出家后之戒、定、慧、解脱之道程,结说佛道之修行法,真是兴味深长而且重要。
一一三 善士经…………………………………………………………………………………一五
       北传汉译 中阿含八五,真人经(大正藏一,五六一页。)是法非法经(大正藏
       一,八三七页。)
       本经乃有出身之富贵大族,或以自己之名声利得、多闻持律说法,诸头陀、诸禅定
       等,自夸而蔑他即非善士法,此不得于解脱。不自赞毁他,真正行道,说为善士法。
一一四 应习不应习经…………………………………………………………………………二四
       北传汉译无此经。
       本经于身行、语行、意行、心生、想得、见得、自体得,各应习与不应习等二种,
       由世尊说后,舍利弗以世尊之略说,一一广说分别,叙述由世尊之赞叹。
一一五 多界经…………………………………………………………………………………四一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八一,多界经(大正藏一,七二三页。)佛说四品法门经(大
       正藏一七,七一二页。)
       本经,说界善巧、处善巧、处非处善巧。云界者,即十八界、六界(地、水、火、
       风、空、识,)六界(乐、苦、喜、忧、舍、无明,)六界(欲之出离、恚、无恚、
       害、无害,)三界(欲、色、无色,)二界(有为、无为。)云处者,即六内外处,
       缘起者,即十二缘起,处非处者,即以契合道理和不契合道理。
一一六 仙吞经…………………………………………………………………………………四九
       北传汉译 增一阿含三八、七,仙人崛经(大正藏二,七二三页。)
       本经,世尊住王舍城之伊西义利山,为诸比丘叙述此伊西义利山,昔五百之独觉皆
       入此山,及说其等独觉一部分之名。
一一七 大四十经………………………………………………………………………………五五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八九、圣道经(大正藏一,七三五页。)
       本经无学之十法为八正道和正知、正解脱,以述正定为中心,为其方便之前七正道,
       正定为结果而说正智、正解脱。如第一之正见时,有正见、依正见而邪见灭、恶不
       善法随灭、善法起之四门,同样,其他之九法亦各有四门,十法即有四十法门,而
       成为经名。
       目 次                                                三
    -----------------------------------------------------------------------
       中部经典四                                           四
一一八 入出息念经……………………………………………………………………………六三
       北传汉译 佛说治意经(大正藏一,九一九页。)
       本经乃诸大弟子和新学弟子等共集修行时,世尊对彼等,其比丘众中,皆有己得阿
       罗汉者、得其他之诸沙门果者、得三十七道品、四无量心、不净想、无常想者,更
       依修习入出息念,说当得四念处、七觉支、明解脱,其次详说此等之修行法。即叙
       述入出息念之所谓十六特胜及如其各四个之次第,修各身受心法之四念处、由四念
       处之各各以圆满七觉支,由七觉支成就明和解脱。
一一九 身行念经………………………………………………………………………………七三
       北传汉译 中阿含八一、念身经(大正藏一,五五四页。)
       身行念乃指四念处中之身行念,本经是说此身行念之修习法和功德。修习即举前经
       依入出息之十六特胜的初四个,时常依正知、依十不净观,于身体依地、水、火、
       风之界差别观、依四禅定者。身行念修习之结果,诸善法生,以示种种之譬喻,最
       后叙述十种功德。
一二0  行生经…………………………………………………………………………………八四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六八、意行经(大正藏一,七00页)
       本经说具足信、戒、闻、施、慧者,于来世随自己之愿求,得生刹帝利、婆罗门等
       人中之善趣、或六欲天、色界、无色界之诸天。

             第三品   空 品
一二一 空小经…………………………………………………………………………………八九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九0,小空经(大正藏一,七三六页。)
       本经是佛陀为阿难说明空定。空定,因为想念生烦恼而空之,是次第无其想念的方
       法。所要空的,是色想、人想、地想、四无色处想、六处身想等,于其等之诸想:
       欲漏、有漏、无明漏成为空时,说可得真解脱。
一二二 空大经…………………………………………………………………………………九五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九一、大空经(大正藏一,七三八页。)
       本经乃世尊对比丘等说种种远离独住之功德,而当住于内成就空,以得四禅定,更
       于外和内外作意空,于行住坐卧有正知,不沈诸戏论,行少欲知足乃至解脱知见等
       之有益论,避不善寻求善寻,舍五欲,对五取蕴,断我见我慢。最后独住之搅扰为
       修行者之苦,述诸弟子应亲近佛陀。
       目 次                                                五
    -----------------------------------------------------------------------
       中部经典四                                           六
一二三 希有未曾有法经……………………………………………………………………一0四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三二、未曾有法经(大正藏一,四六九页。)
       本经乃阿难依世尊命令,以说佛之希有未曾有法。希有未曾有者,佛乃最后有之菩
       萨,生于兜率天,于入胎、降诞等之种种时候,言所现不可思议之事。可见为一部
       分为后来佛传之先驱。
一二四 薄拘罗经……………………………………………………………………………一一一
       北博汉译 中阿含三四、薄拘罗经(大正藏一,四七五页。)
       本经多为薄拘罗和其友阿支罗迦叶的问答。迦叶说薄拘罗之出家后,以至般涅槃,
       受持种种严肃希有未曾有法之修行。
一二五 调御地经……………………………………………………………………………一一六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九八、调御地经(大正藏一,七五七页。)
       本经是王子奢耶阇那恳请沙弥阿夷罗和提说法,以遇王子之反对,自己没有自信,
       其是非请问佛陀。佛陀以譬喻说于欲中不能修行,继续修行者,如次第调御野象,
       以谆谆示修行之阶梯。
一二六 浮弥经………………………………………………………………………………一二六
       北传汉译 一七三、浮弥经(大正藏一,七0九页。)
       本经乃尊者浮弥受王子奢耶阇那的质问,自己所作之回答,于世尊之处乞求批评,
       世尊更从其回答的事,以譬喻广演详说之。
一二七 阿那律经……………………………………………………………………………一三四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七九、有胜天经(大正藏一,五四九页。)
       本经乃由工匠般奢康伽所招请的阿那律,依彼质问,而说明无量心解脱之差异,在
       其席之真迦旃延,更对阿那律寻问生天者之清净与杂染之差异的理由。对此以作解
       说。
一二八 随烦恼经……………………………………………………………………………一四三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七二、长寿王本起经(大正藏一,五三二页。)增一阿含二四、
       八(大正藏二、六二六页。)
       本经是世尊在憍赏弥时,其他之诸比丘,互相起诤论,世尊以镇静之,但诸比丘言
       自为解决,唯颂教诫之数偈而去。即阿那律等三人,为坐禅修行而至森林,为彼等
       不起随烦恼等,通过自己三昧修行法的经验,以述种种的说明。
       目 次                                                七
    -----------------------------------------------------------------------
       中部经典四                                           八
一二九 贤愚经………………………………………………………………………………一五五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九九、痴慧地经(大正藏一,七五九页。)佛说泥犁经(大
       正藏一,九0七页。)
       本经乃世尊说贤者和愚者的受报。即愚者于现世有三种苦,死后生于地狱,对地狱
       畜生,说明其种种相状。又虽由恶趋没即生于人中,亦是生于卑贱下劣之家。其次,
       贤者于现世有三种喜乐,来世生天上之善趣。述天上之乐,非地上之转轮圣王之胜
       乐程度所能比较的。以详说轮王之七宝,或其四禅变。说由天没生于人中时,贤者
       乃生于富贵之大家。
一三0  天使经………………………………………………………………………………一七二
       北传汉译 中阿含六四、天使经(大正藏一,五0三页。)铁城泥梨经(大正藏
       一,八二六页。)阎罗王五使者经(大正藏一,八二八页。)增一阿含二三,四、
       天子经(大正藏二、六七四页。)
       本经乃说,若身、口、意之三业净善者,死后生于天界或人界之善趣,不善业者,
       死后生于饿鬼畜生、地狱。生地狱者,阎魔王问,生前不见持生、老病、刑罚、死
       之五天使劝励善业否?因不善业故,告以应对地狱受惩治,如是令狱卒等,引其罪
       人往种种之地狱,详述其苦之状况。

             第四品 分别品
一三一 一夜贤者经…………………………………………………………………………一八二
       北传汉译 无此经。
       一夜贤者,乃今日一日之现在不懈怠而真正精进之贤者的意义。于此有一夜贤者偈,
       这相当有名,以下至一三四经,皆与此偈有关。本经以说此偈,继而解说分别之。
一三二 阿难一夜贤者经……………………………………………………………………一八六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六七、阿难说经(大正藏一、六九九页。)
       本经乃阿难为诸比丘,说明一夜贤者偈,而后佛陀更为阿难解释。
一三三 大迦旃延一夜贤者经………………………………………………………………一九0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六五、温泉林天经(大正藏一,六九六页。)
       本经乃比丘三弥提住温泉精舍时,一天神来问彼知一夜贤者之说,但彼不知道,于
       是彼以此问佛。佛唯说其偈,不为解释而去。诸比丘不知此偈之详义,因而请大迦
       旃延为之说明,大迦旃延向诸比丘详释之,后诸比丘以此义报告佛陀,佛陀赞叹大
       目 次                                                九
    -----------------------------------------------------------------------
       中部经典四                                           一0
       迦旃延之解释。
一三四 卢夷强耆一夜贤者经………………………………………………………………二00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六六、释中禅室尊经(大正藏一,六九八页。)尊者经(大
       正藏一,八八六页。)
       本经乃栴檀天子来比丘卢夷强耆之许问一夜贤者之说,彼不知,天子亦唯知偈而已。
       此比丘请佛解释,佛为之详说。
一三五 小业分别经…………………………………………………………………………二0四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七0、鹦鹉经(大正藏一,七0三页。)分别善恶报应经(大
       正藏一,八九五页。)兜调经(大正藏一,八八七页。)鹦鹉经(大正藏一,八
       八八页。)佛为首加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大正藏一,八九一页。)
       本经乃世尊因婆罗门之青年耆婆之问,一一说明人生之短寿、长寿、多病、无病、
       丑美、权势之有无、贫富贵贱、生利钝差别之原因。
一三六 大业分别经…………………………………………………………………………二一0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七一、分别大业经(大正藏一,七0六页。)
       本经乃比丘三弥提与一外道出家之问答,其旨以白世尊,佛陀教三弥提对外道之回
       答,唯是片面而非完整的真理,更分别说明业与其报的关系。即行善业,来世有受
       善趣之乐报和受恶趣之苦。虽作恶业而有生善趣和堕恶趣,其等之关系如何的发生,
       给于一一的说明。
一三七 六处分别经…………………………………………………………………………二二0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六三,分别六处经(大正藏一,六九二页。)
       本经如其名,以分别六处等。即六内处、六外处、六识身、六触身、十八意行、二
       十六有情句、三念住等,对此一一详细的说明。
一三八 总说分别经…………………………………………………………………………二二九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六三,分别六处经(大正藏一,六九四页。)
       佛向诸比丘,对于内外持心之方法,略说而去。诸比丘欲知其详细之意义而质问大
       迦旃延。大迦旃延,对佛之略说一一细释之,诸比丘后往佛处,以告其事由,佛乃
       赞赏大迦旃延之说明。
一三九 无诤分别经…………………………………………………………………………二三八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六九,拘楼瘦无诤经(大正藏一,七0一页。)
       本经乃佛说不起诤论,种种修行之条件,更解说其等。
       目 次                                                一一
    -----------------------------------------------------------------------
       中部经典四                                           一二
一四0  界分别经……………………………………………………………………………二四七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六二、分别六界经(大正藏一,六九0页。)
       佛乞宿陶师家一夜。其处既宿弗区沙提比丘,其比丘出家未见过佛,虽佛进来亦不
       知是佛。佛与此比丘坐禅共过其夜,因此比丘甚是热心,为彼详说六界、六触处、
       十八意行、四住处等。比丘依其说明,感知对方是自己绝对归依之佛陀,以谢自己
       之不明和失礼,愿授与具足戒。佛告其无衣者不能授与具足戒,彼出行求衣,彼于
       途中,被暴走牛所杀。诸比丘以此诣报佛,佛乃以彼比丘之进境及来世趣以示诸比
       丘等。
一四一 谛分别经……………………………………………………………………………二五九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三一、分别圣谛经(大正藏一,四六七页。)佛说四谛经(大
       正藏一,八一四页。)增一阿含二七,一(大正藏二,六四三页。)
       佛略说四圣谛后,赞叹舍利弗、目犍连二人,以奖励亲近此二人而离去。舍利弗为
       诸比丘,详细说明四圣谛。
一四二 施分别经……………………………………………………………………………二六五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八0,瞿昙弥经(大正藏一,七二一页。)
       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亲手织之新衣施佛,佛说应施于僧伽。阿难怜愍佛姨母,劝
       应接受。因此事,世尊对阿难说十四种对人施,即上施佛,下至施畜生类之十四种,
       其施功德极大,说有德布施者,更是无数无量倍,更有七种之僧类施,说此僧伽施
       之功德,比前之十四种之个人施之布施更大。最后说明分别由施者与受者而施之清
       净时及不然之四种差别。

             第五品 六处品
一四三 教给孤独经…………………………………………………………………………二七二
       北传汉译 中阿含二八、教化病经(大正藏一,四五八页。)增一阿含五一、八
       (大正藏二,八一九页。)杂阿含三七、一0(大正藏二,二六九页。)
       给孤独长者病笃时招请舍利弗。舍利弗为长者,住教应不执著六根、六境、六识、
       六触、六受、六界、五蕴、四无色处、此世、他世、见闻觉识等之一切工夫。长者
       其后不久死而生天界,对世尊说偈,世尊说是给孤独天子。
一四四 教阐陀经……………………………………………………………………………二七九
       北传汉译 杂阿含四七、二六(大正藏二,三四七页。)
       目 次                                                一三
    -----------------------------------------------------------------------
       中部经典四                                           一四
       比丘阐陀患病苦极欲自杀。时舍利弗和大周那往见彼,舍利弗问阐陀观察六根六识
       等之无我否?大周那说无执著应解脱苦。如是二人教诫阐陀而去。然后阐陀自杀。
       舍利弗此由以报佛,佛说阐陀没有受再生。
一四五 教富楼那经…………………………………………………………………………二八四
       北传汉译 杂阿含一三、八(大正藏二,八九页。)佛说满愿子经(大正藏二,
       五0二页。)前半、杂阿含八、三八(大正藏二,五四页。)
       富楼那比丘乞世尊教诫。世尊为彼说执著六境故苦恼生,不执著即无苦。佛更问富
       楼那欲往何处教化,彼答欲住教化西方输那国人。佛问输那国人乃凶暴而加害、不
       辞杀害之人民,对此如何应付。富楼那答,即任何危险,有觉悟忍耐安住,以辞世
       尊而住输那国,一夏而得五百之信者,自达三明,其后般涅槃。诸比丘以此事报佛,
       佛赞叹彼富楼那。
一四六 教难陀迦经…………………………………………………………………………二八九
       北传汉译 杂阿含一一,四(大正藏二,七三页。)
       难陀迦为比丘尼详说六根六境六识之苦无常无我。更以譬喻说,教修习七觉支,应
       得漏尽解脱。世尊对难陀迦,为得比丘尼等之十分理解,说今日和明天亦应同一教
       诫。难陀迦翌日亦照前进行。世尊说五百比丘尼之最下者亦得预流果。想本经与法
       华经之女人授记相关连,最有兴味。应注意于此处已有五百比丘尼之数,特别是本
       经中,不说如法华经女人之变成男子而后成佛,唯记最先的第一果等,是应注目之
       处。
一四七 教罗喉罗小经………………………………………………………………………三0一
       北传汉译 杂阿含八、一三(大正藏二,五一页。)
       世尊为罗喉罗,说观六根、六境、六识五蕴等之苦无常无我,由厌此等,而得离欲
       解脱。罗喉罗依此教诫而漏尽解脱,集其处听之诸天亦远尘离垢。
一四八 六六经………………………………………………………………………………三0五
       北传汉译 中阿含八六、说处经(大正藏一,五六二页。)杂阿含一三、一(大
       正藏二,八六页。)
       本经说有关六内处、六外处、六识、六触、六受、六受之六六。先说明六六开始,
       说此等非我。说如何起随眠耶?如何诸随眠灭,得向离欲解脱耶?
一四九 大六处经……………………………………………………………………………三一三
       北传汉译 杂阿含一三、二(大正藏二,八七页。)
       本经乃说不如实知六内处、六外处、六识、六触、六受等故,爱著其等,而生身心
       目 次                                                一五
    -----------------------------------------------------------------------
       中部经典四                                           一六
       之苦恼;如实知此等,不爱著故,不生身心之苦恼。如是由如实知而八正道生,由
       此圆成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修止观得明解脱。
一五0  频头城经……………………………………………………………………三一七
       北传汉译 杂阿含一一、八(大正藏二,七六页。)
       佛对拘萨罗国之频头城婆罗门长者等,说应恭敬尊重之沙门、婆罗门、和不应恭敬
       之沙门、婆罗门之理由。彼等归依佛为优婆塞。
一五一 乞食清净经…………………………………………………………………………三二一
       北传汉译 杂阿含九、六(大正藏二,五七页。)增一阿含四五、六(大正藏二,
       七七三页。)
       本经佛对舍利弗详细说明要注意行乞者之行乞,于其前后应修习。其修习的内容,
       几乎和前之大六处经一致。
一五二 根修习经……………………………………………………………………………三二六
       北传汉译 杂阿含一一、一0 (大正藏二,七八页。)
       世尊问谓郁多罗之青年学徒,其师之根(感官)修习法。彼答以眼不见色、耳不闻
       声,为修习乃师之教。佛即然者,盲者、聋者应是最上之根修习者,使其青年穷屈
       无言。后,佛为阿难说佛教之根修习法。即于圣律无上之根修习法、学人之行道、
       圣者之根修习法。圣者之根修习者,虽由根识六境,当住于舍、知正念。
       中部经典总说………………………………………………………………………三三二

一     中文索引……………………………………………………………………………(1)

       目 次                                                一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