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4日星期二

增一阿含经新译( 悟慈长老 ) 增壹阿含经序... 2 增壹阿含经卷第一... 4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 20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 29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 51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 67 增壹阿含经卷第六... 83 增壹阿含经卷第七... 96 增阿含经卷第八... 119 增阿含经卷第九... 130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 145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一... 157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二... 171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三... 192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四... 208 增阿含经卷第十五... 220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六... 229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七... 243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八... 255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九... 270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 285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302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二... 313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328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349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五... 370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389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409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八... 421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435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 444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一... 455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469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三... 482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四... 498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五... 511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525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七... 535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546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九... 556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 566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578 增壹阿含经卷四十二... 593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三... 606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四... 619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五... 628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六... 637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七... 651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八... 665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683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十... 699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十一... 708 增壹阿含经序 晋沙门释道安撰 四阿含经(杂、中、长、增壹)之义,都同于中阿含经,由于首要在于明白其旨,而不再于重序。所谓『增壹阿含经』,就是用数字,把其法条统统连贯起来,而相次第下去之意。也就是说:从一数至于十数为终,使其每加一数之故,才名叫做增一的。而且数数皆增加,以增为义。里面的所为法,都多录禁律,绳墨(墨绳,规矩)切厉(非常的严格),乃为度世的检括(济度世人的法则)。外国的岩岫(岩穴)之士,江海的人(统指过着隐遁的生活的人,也就是修道的人),对于四阿含经,都有很多咏味于此的! 有外国的沙门(勤息,指出家学道的 人,后即专指佛教的出家弟子),名叫曼摩难提(法喜。符秦建元中至长安,和道安、竺佛念等共译中阿含、增一阿含,及毗昙心论等,一百零六卷,至姚苌入关后,即还西域),为兜佉勒国的人(月支国,为葱岭西南,乌浒水上游的国名)。此人龆龀(年少时)出家,孰与(熟习参与经典)而广闻(遍阅三藏),诵习二阿含经(中阿含、增一阿含),温故而日新,周行于诸国家,没有一国土不涉及的。以符秦建元二十年,到了长安来,外国的乡人都均称善,武威的太守赵文业(赵政,为符坚的秘书郎,东晋洛阳清水的人),请他译出经典。 是由竺佛念任译传人凉州人,甘肃武威。前秦建元年间〔三六五-三八四〕入长安,曾协助译经等工作),而由昙嵩(慧嵩)笔受(承受他人口述之语,用笔传述),岁在甲申(符坚建元二十年,三八四)年之夏季开始译出,至于来年(翌年)的春季才译完,计为四十一卷(如依 众经目录,即为五十卷),分作上下部。上部的二十六卷,乃完全而没有遗失,下部的十五卷,则遗失其录偈(摄颂。集经的结颂,以十经为一偈,恐后来忘误之故)。 我曾经与法和(荣阳,为道安的同学)共同考正,而僧契(北地泥阳人,住长安大寺,匡振佛法)和僧茂,则协助校验漏失,经过四十天才完毕。在这一年当中,曾有阿城之役(东晋太元九年〔建元二十年〕,慕容泓,慕容冲起兵占据阿房城而称帝,同年姚苌也由北地起兵而称王,后执符坚而占据长安。阿房城为陕西省关中咸阳县),征伐战鼓,在于近郊。而他们正专心于此翻译的大业。全部具翻二种阿含经(中、增一)为一百卷,以及鞞婆沙(鞞婆沙论,十四卷)、婆和须蜜(尊婆须蜜〔世友〕菩萨所集论十卷,为马鸣菩萨之师)、僧伽罗剎(僧伽罗剎所集经三卷)等经论,计为传译此五种大经论(1.中阿含,2.增一阿含,3.鞞婆沙 论, 4.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5.僧伽罗剎所集经)。自从佛法东流(佛教传至中国),所译出的经典当中,乃为很优胜的。四阿含经乃为四十位应真(应供,阿罗汉)所结集的,由十人撰一部,在每部经里都题其起尽(始末),而有录偈(摄颂,集经的结颂,约每十经造一偈),深恐佛法留传在世既久之后,会产生遗逸散落之故。 在此国土里,从前曾经译出的诸经,都为班班(显明),在其中有现在的二阿含,都各造新录一卷,以全其故目,而注明其得失,使见经而寻,得以容易了解的。上下二部合之而为四百七十二经,凡诸学士,都会知道,撰此二阿含经,在其中,往往有律语(戒禁)的出现,因此,以外国来说,乃不通于沙弥(勤策,受十戒,二十岁前,或未受具足戒的出家人)和白衣(在家学佛的人)共同视诵的(律制:在家人不得看出家人的禁戒,以免多生无所为的谤业)。从今以后,幸运的能 够共同护持,使学佛的弟子都能遵守律制,这就是兹邦(吾国)的急务!这些谆谆的教诲,祈能不以藐藐(高远的样子,也是轻忽之义)的把它听过去!要知道!广见而不知道护持禁戒之事,乃为学者们共通之创(毛病!创伤)。 中本起经(二卷,后汉昙果、康孟祥共译。乃述佛陀成道后的教化的事迹),乃为康孟祥(康居人,后汉献帝建安年间-一九六-二二○,来洛阳)所译出,而译出大爱道品,乃不知这就是禁经,比丘尼之法,乃堪以慊〔音区〕切(应爽爽快快的切开),应直割而除去,因为这乃是一大可鄙,可以痛恨的!此二经(中阿含、增一阿含),有力的道士(高僧大德),乃能见,都应着于心内(思念而抱于胸),假如轻忽(藐视)而不以为意的话,就请诸位有志于学佛的大德们,鸣鼓而攻击他,是应该的事(幸我同志,鸣鼓而攻之可也。) 注一:道安大师为东晋,常山扶柳(河 北)的人。十二岁出家,受具足戒之后,则到各处去游学。曾跟佛图澄、竺法济、支昙、竺僧辅等大师学习佛法。为前秦符坚所器重,著作很多,东晋太元十年示寂〔符坚建元二十一年,公元为三八五年〕,世寿为七十二岁。为当代的一大高僧,以弥天释道安,称于世间。传记在梁高僧传卷五。 注二:瞿昙(姓)僧伽提婆。译为众天。为罽宾国(北印度,迦湿弥罗,现在的克什米尔一带之地)的人,前秦建元年中到长安,曾和慧远、竺佛念等大师共译诸论。其先后所译的,计为百余万言,其道化的声誉,乃非常的高,其传记在于高僧传卷一。为第二译的译者,东晋隆安元年〔三九七〕于建邺的东亭寺译出,五十一卷本)。 注三:此道安大师的序文,乃附在于已遗失的昙摩难提所译的第一译。由 内容来看,就得非常的清楚的。 --------------------------------------------------------------------------------   No. 125 增壹阿含经序     晋沙门释道安撰 四阿含义同中阿含。首以明其旨。不复重序 也。增壹阿含者。比法条贯以数相次也。数终 十。令加其一。故曰增一也。且数数皆增。以增 为义也。其为法也。多录禁律。绳墨切厉。乃度 世检括也。外国岩岫之士.江海之人。于四阿 含多咏味兹焉。有外国沙门昙摩难提者。兜 佉勒国人也。龆龀出家。孰与广闻。诵二阿含。 温故日新。周行诸国。无土不涉。以秦建元二 十年来诣长安。外国乡人咸皆善之。武威太 守赵文业求令出焉。佛念译传。昙嵩笔受。岁 在甲申夏出。至来年春乃讫。为四十一卷。 分为上下部。上部二十六卷全无遗忘。下部 十五卷失其录偈也。余与法和共考正之。僧 [(丰*力)/石].僧茂助校漏失.四十日乃了。此年有阿城 之役。伐鼓近郊。而正专在斯业之中。全具二 阿含一百卷。鞞婆沙.婆和须蜜.僧伽罗刹。传 此五大经。自法东流。出经之优者也。四阿含 四十应真之所集也。十人撰一部。题其起尽。 为录偈焉。惧法留世久。遗逸散落也。斯土前 出诸经班班。有其中者。今为二阿含。各为新 录一卷。全其故目。注其得失。使见经寻之差 易也。合上下部。四百七十二经。凡诸学士撰 此二阿含。其中往往有律语。外国不通与沙 弥.白衣共视也。而今已后。幸共护之。使与律 同。此乃兹邦之急者也。斯谆谆之诲。幸勿藐 --------------------------------------------------------------------------------549.2 藐听也。广见而不知护禁。乃是学士通中创 也。中本起康孟祥出。出大爱道品。乃不知是 禁经。比丘尼法甚慊切。真割而去之。此乃 是大鄙可痛恨者也。此二经有力道士乃能 见。当以著心焉。如其轻忽不以为意者。幸我 同志鸣鼓攻之可也 --------------------------------------------------------------------------------


增一阿含经新译( 悟慈长老 )

增壹阿含经序

晋沙门释道安撰
四阿含经(杂、中、长、增壹)之义,都同于中阿含经,由于首要在于明白其旨,而不再于重序。所谓『增壹阿含经』,就是用数字,把其法条统统连贯起来,而相次第下去之意。也就是说:从一数至于十数为终,使其每加一数之故,才名叫做增一的。而且数数皆增加,以增为义。里面的所为法,都多录禁律,绳墨(墨绳,规矩)切厉(非常的严格),乃为度世的检括(济度世人的法则)。外国的岩岫(岩穴)之士,江海的人(统指过着隐遁的生活的人,也就是修道的人),对于四阿含经,都有很多咏味于此的!
有外国的沙门(勤息,指出家学道的
人,后即专指佛教的出家弟子),名叫曼摩难提(法喜。符秦建元中至长安,和道安、竺佛念等共译中阿含、增一阿含,及毗昙心论等,一百零六卷,至姚苌入关后,即还西域),为兜佉勒国的人(月支国,为葱岭西南,乌浒水上游的国名)。此人龆龀(年少时)出家,孰与(熟习参与经典)而广闻(遍阅三藏),诵习二阿含经(中阿含、增一阿含),温故而日新,周行于诸国家,没有一国土不涉及的。以符秦建元二十年,到了长安来,外国的乡人都均称善,武威的太守赵文业(赵政,为符坚的秘书郎,东晋洛阳清水的人),请他译出经典。
是由竺佛念任译传人凉州人,甘肃武威。前秦建元年间〔三六五-三八四〕入长安,曾协助译经等工作),而由昙嵩(慧嵩)笔受(承受他人口述之语,用笔传述),岁在甲申(符坚建元二十年,三八四)年之夏季开始译出,至于来年(翌年)的春季才译完,计为四十一卷(如依
众经目录,即为五十卷),分作上下部。上部的二十六卷,乃完全而没有遗失,下部的十五卷,则遗失其录偈(摄颂。集经的结颂,以十经为一偈,恐后来忘误之故)。
我曾经与法和(荣阳,为道安的同学)共同考正,而僧契(北地泥阳人,住长安大寺,匡振佛法)和僧茂,则协助校验漏失,经过四十天才完毕。在这一年当中,曾有阿城之役(东晋太元九年〔建元二十年〕,慕容泓,慕容冲起兵占据阿房城而称帝,同年姚苌也由北地起兵而称王,后执符坚而占据长安。阿房城为陕西省关中咸阳县),征伐战鼓,在于近郊。而他们正专心于此翻译的大业。全部具翻二种阿含经(中、增一)为一百卷,以及鞞婆沙(鞞婆沙论,十四卷)、婆和须蜜(尊婆须蜜〔世友〕菩萨所集论十卷,为马鸣菩萨之师)、僧伽罗剎(僧伽罗剎所集经三卷)等经论,计为传译此五种大经论(1.中阿含,2.增一阿含,3.鞞婆沙
论, 4.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5.僧伽罗剎所集经)。自从佛法东流(佛教传至中国),所译出的经典当中,乃为很优胜的。四阿含经乃为四十位应真(应供,阿罗汉)所结集的,由十人撰一部,在每部经里都题其起尽(始末),而有录偈(摄颂,集经的结颂,约每十经造一偈),深恐佛法留传在世既久之后,会产生遗逸散落之故。
在此国土里,从前曾经译出的诸经,都为班班(显明),在其中有现在的二阿含,都各造新录一卷,以全其故目,而注明其得失,使见经而寻,得以容易了解的。上下二部合之而为四百七十二经,凡诸学士,都会知道,撰此二阿含经,在其中,往往有律语(戒禁)的出现,因此,以外国来说,乃不通于沙弥(勤策,受十戒,二十岁前,或未受具足戒的出家人)和白衣(在家学佛的人)共同视诵的(律制:在家人不得看出家人的禁戒,以免多生无所为的谤业)。从今以后,幸运的能
够共同护持,使学佛的弟子都能遵守律制,这就是兹邦(吾国)的急务!这些谆谆的教诲,祈能不以藐藐(高远的样子,也是轻忽之义)的把它听过去!要知道!广见而不知道护持禁戒之事,乃为学者们共通之创(毛病!创伤)。
中本起经(二卷,后汉昙果、康孟祥共译。乃述佛陀成道后的教化的事迹),乃为康孟祥(康居人,后汉献帝建安年间-一九六-二二○,来洛阳)所译出,而译出大爱道品,乃不知这就是禁经,比丘尼之法,乃堪以慊〔音区〕切(应爽爽快快的切开),应直割而除去,因为这乃是一大可鄙,可以痛恨的!此二经(中阿含、增一阿含),有力的道士(高僧大德),乃能见,都应着于心内(思念而抱于胸),假如轻忽(藐视)而不以为意的话,就请诸位有志于学佛的大德们,鸣鼓而攻击他,是应该的事(幸我同志,鸣鼓而攻之可也。)
注一:道安大师为东晋,常山扶柳(河
北)的人。十二岁出家,受具足戒之后,则到各处去游学。曾跟佛图澄、竺法济、支昙、竺僧辅等大师学习佛法。为前秦符坚所器重,著作很多,东晋太元十年示寂〔符坚建元二十一年,公元为三八五年〕,世寿为七十二岁。为当代的一大高僧,以弥天释道安,称于世间。传记在梁高僧传卷五。
注二:瞿昙(姓)僧伽提婆。译为众天。为罽宾国(北印度,迦湿弥罗,现在的克什米尔一带之地)的人,前秦建元年中到长安,曾和慧远、竺佛念等大师共译诸论。其先后所译的,计为百余万言,其道化的声誉,乃非常的高,其传记在于高僧传卷一。为第二译的译者,东晋隆安元年〔三九七〕于建邺的东亭寺译出,五十一卷本)。
注三:此道安大师的序文,乃附在于已遗失的昙摩难提所译的第一译。由
内容来看,就得非常的清楚的。

  No. 125
增壹阿含经序

    晋沙门释道安撰
四阿含义同中阿含。首以明其旨。不复重序
也。增壹阿含者。比法条贯以数相次也。数终
十。令加其一。故曰增一也。且数数皆增。以增
为义也。其为法也。多录禁律。绳墨切厉。乃度
世检括也。外国岩岫之士.江海之人。于四阿
含多咏味兹焉。有外国沙门昙摩难提者。兜
佉勒国人也。龆龀出家。孰与广闻。诵二阿含。
温故日新。周行诸国。无土不涉。以秦建元二
十年来诣长安。外国乡人咸皆善之。武威太
守赵文业求令出焉。佛念译传。昙嵩笔受。岁
在甲申夏出。至来年春乃讫。为四十一卷。
分为上下部。上部二十六卷全无遗忘。下部
十五卷失其录偈也。余与法和共考正之。僧
[(丰*力)/石].僧茂助校漏失.四十日乃了。此年有阿城
之役。伐鼓近郊。而正专在斯业之中。全具二
阿含一百卷。鞞婆沙.婆和须蜜.僧伽罗刹。传
此五大经。自法东流。出经之优者也。四阿含
四十应真之所集也。十人撰一部。题其起尽。
为录偈焉。惧法留世久。遗逸散落也。斯土前
出诸经班班。有其中者。今为二阿含。各为新
录一卷。全其故目。注其得失。使见经寻之差
易也。合上下部。四百七十二经。凡诸学士撰
此二阿含。其中往往有律语。外国不通与沙
弥.白衣共视也。而今已后。幸共护之。使与律
同。此乃兹邦之急者也。斯谆谆之诲。幸勿藐
--------------------------------------------------------------------------------549.2
藐听也。广见而不知护禁。乃是学士通中创
也。中本起康孟祥出。出大爱道品。乃不知是
禁经。比丘尼法甚慊切。真割而去之。此乃
是大鄙可痛恨者也。此二经有力道士乃能
见。当以著心焉。如其轻忽不以为意者。幸我
同志鸣鼓攻之可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