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4日星期二

中阿含经新译( 悟慈长老 ) 传译... 2 品名... 3 中阿含经卷第一... 4 中阿含经卷第二... 18 中阿含经卷第三... 32 中阿含经卷第四... 50 中阿含经卷第五... 66 中阿含经卷第六... 80 中阿含经卷第七... 93 中阿含经卷第八... 111 中阿含经卷第九... 127 中阿含经卷第十... 143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 163 中阿含经卷第十二... 176 中阿含经卷第十三... 190 中阿含经卷第十四... 202 中阿含经卷第十五... 215 中阿含经卷第十六... 228 中阿含经卷第十七... 242 中阿含经卷第十八... 255 中阿含经卷第十九... 271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 286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298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二... 311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321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336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五... 350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361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375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 387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398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 417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一... 437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448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三... 458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四... 478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五... 491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504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七... 518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531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九... 545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 558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570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581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三... 595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四... 611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五... 622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六... 633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七... 642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八... 655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670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 688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一... 699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二... 710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三... 723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四... 731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五... 745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六... 756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七... 768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八... 781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九... 789 中阿含经卷第六十... 806 后出中阿含经记... 826 传译 在四阿含经里面,中阿含经乃收集那些不长,也不短的经典,故名为『中阿含经』。里面分为十八品,计为二百二十二经,为六十卷本的。 据说汉译的中阿含经,曾经有前后二次,第一次的乃载在于『出三藏记集』第十三卷。说吐火罗国(兜佉勒国,月支国,位于葱岭的西南,为乌浒水上游的国名)的沙门,昙摩难提(法喜),在于前秦的符坚建元二十年(公元三八四),至于姚苌的建初六年(三九一)的中间,曾经在于长安翻译增一阿含经,及中阿含经,计为一百卷(曾一阿含四十一卷,中阿含五十九卷)。乃以难提口诵梵文,竺佛念(凉州人,甘肃武威)译出中文的。 又说符坚的臣中,有一位武威的太守,名叫赵政(东晋洛阳清水人),虽遇幕容冲的叛逆,而扰动关中,但是并不以为怀。仍然在长安城中,聚集义学,请难提大师译出中阿含经及增一阿含经等经论。后来及至姚苌之逼入关内,人情危阻时,难提乃辞还西域,不知其去向。这就是记在于『高僧传』第一卷里面的第一译(此第一次的翻译本已遗失。) 第二译为罽宾国(北印度,迦湿弥罗,现在的克什米尔一带之地)出身的瞿昙僧伽提婆(众天)所译出的。提婆传在于『出三藏记集』第十三卷,及『开元释教录』第三卷。和『高僧传』第一卷,都大同小异。为建元年间到长安来宣扬佛法的高僧。那个时候正是释道安 (河北人,常山扶柳)在于长安受秦王符坚的特别待遇之时,前记的难提曾受其协助,而达成其宏经与翻译的大事。『出三藏记集』第十三卷曾记载说:『乃与安公(道安)共请出经』,则知两人的关系。 当时,曾值慕容冲的兵乱,并遇道安大师之忽然逝世(建元二十一年,三八五),因此,虽然经典已译出,但是也来不及订正。到了后来,山东已渐平静,提婆就和冀州的沙门法和,一同入于洛阳。在那里经过四五年的时间,一方面宏扬教义,另方面则学习语言(晋语),而渐渐的发觉前人所译的经典乃有些不正确的地方。后来于隆安元年(三九七)游化于京师时,巧遇王元琳。王氏为东亭候,为一优婆塞(虔诚的在家居士),曾经建立精舍,招集十方的学徒,以便研习经典与翻译经典的工作。提婆就是在他所建立于杨州建康县的精舍里,翻译吾人所看到的此一『中阿含经』的。此经虽然经过七个月即告完成(已有语言学的素养,故隆安一年十一月至二年六月,就能翻译完毕),但是兵难扰乱的时代,实在还是来不及十分的校正书写流传,到了隆安五年(四○一)才达成此一大事的! :有关于译主的问题,在于经末,有道慈大师的『中阿含序文』(后出中阿含经记),里面所记述的,乃以僧伽罗叉(众护)为译胡文(梵文)的人,提婆则转译梵文为晋文,道慈为笔受(笔录),李宝与康化共为书记。然而从来都以提婆大师为译主的方式传流下来的。 品名 中阿含经乃收纳二二○经,分为十八品,为六十卷本之经。 第一品为七法品,依次为第二业相应品,第三舍梨子相应品,第四未曾有法品,第五习相应品,第六王相应品,第七长寿王品,第八秽品,第九因品,第十林品,第十一大品,第十二梵志品,第十三根本分别品,第十四心品,第十五双品,第十六大品,第十七晡利多品,第十八例品。 第一品里有十经,均为说明七种之法之故,叫做七法品。第二品之十经,都是有关于业之事,故为业相应品。第三品有十一经,是以舍梨子的说法为主,故为舍梨子相应品。第四品的十经,都是放在于有关于未曾有之事与人的殊特之处而说的,故为未曾有法品。第五品有十六经,所说的都是诸法的因缘(习),故为习相应品。第六品之十四经,多为关于国王之事,故名王相应品。第七品的十五经,是以长寿王的故事为主之故,名叫长寿王品。第八品的十经,乃以说明心之秽为主,故为秽品,第九品之十经,是以出于大因经的因缘观为主,故名因品。第十品之十经,乃以有关于林间的生活为说法的主体,故为林品,第十一品有二十五经,乃集各种的说法,故为大品。第十二品为二十经,多数为外道的梵志而说的,故名梵志品,第十二品之十经,是将六界等分别而说的,故名根本分别品。第十四品的十经,乃以第一经的心经为主而说的,故名心品,第十五品的十经,乃有双卷 之经,故名双品,第十六品之十经,也和十一品同样的集各种的说法,故也名叫大品,第十七品之十经,乃以晡利多经为主,故名晡利多品,第十八品的十一经,乃用例经为主体,故名叫做例品。 以全体看来,大半的品名都是以其内容为名的,但是也有些无关于其品名之事,故应审知而解,是为读经的人! --------------------------------------------------------------------------------


中阿含经新译( 悟慈长老 )

传译

在四阿含经里面,中阿含经乃收集那些不长,也不短的经典,故名为『中阿含经』。里面分为十八品,计为二百二十二经,为六十卷本的。
据说汉译的中阿含经,曾经有前后二次,第一次的乃载在于『出三藏记集』第十三卷。说吐火罗国(兜佉勒国,月支国,位于葱岭的西南,为乌浒水上游的国名)的沙门,昙摩难提(法喜),在于前秦的符坚建元二十年(公元三八四),至于姚苌的建初六年(三九一)的中间,曾经在于长安翻译增一阿含经,及中阿含经,计为一百卷(曾一阿含四十一卷,中阿含五十九卷)。乃以难提口诵梵文,竺佛念(凉州人,甘肃武威)译出中文的。
又说符坚的臣中,有一位武威的太守,名叫赵政(东晋洛阳清水人),虽遇幕容冲的叛逆,而扰动关中,但是并不以为怀。仍然在长安城中,聚集义学,请难提大师译出中阿含经及增一阿含经等经论。后来及至姚苌之逼入关内,人情危阻时,难提乃辞还西域,不知其去向。这就是记在于『高僧传』第一卷里面的第一译(此第一次的翻译本已遗失。)
第二译为罽宾国(北印度,迦湿弥罗,现在的克什米尔一带之地)出身的瞿昙僧伽提婆(众天)所译出的。提婆传在于『出三藏记集』第十三卷,及『开元释教录』第三卷。和『高僧传』第一卷,都大同小异。为建元年间到长安来宣扬佛法的高僧。那个时候正是释道安
(河北人,常山扶柳)在于长安受秦王符坚的特别待遇之时,前记的难提曾受其协助,而达成其宏经与翻译的大事。『出三藏记集』第十三卷曾记载说:『乃与安公(道安)共请出经』,则知两人的关系。
当时,曾值慕容冲的兵乱,并遇道安大师之忽然逝世(建元二十一年,三八五),因此,虽然经典已译出,但是也来不及订正。到了后来,山东已渐平静,提婆就和冀州的沙门法和,一同入于洛阳。在那里经过四五年的时间,一方面宏扬教义,另方面则学习语言(晋语),而渐渐的发觉前人所译的经典乃有些不正确的地方。后来于隆安元年(三九七)游化于京师时,巧遇王元琳。王氏为东亭候,为一优婆塞(虔诚的在家居士),曾经建立精舍,招集十方的学徒,以便研习经典与翻译经典的工作。提婆就是在他所建立于杨州建康县的精舍里,翻译吾人所看到的此一『中阿含经』的。此经虽然经过七个月即告完成(已有语言学的素养,故隆安一年十一月至二年六月,就能翻译完毕),但是兵难扰乱的时代,实在还是来不及十分的校正书写流传,到了隆安五年(四○一)才达成此一大事的!
:有关于译主的问题,在于经末,有道慈大师的『中阿含序文』(后出中阿含经记),里面所记述的,乃以僧伽罗叉(众护)为译胡文(梵文)的人,提婆则转译梵文为晋文,道慈为笔受(笔录),李宝与康化共为书记。然而从来都以提婆大师为译主的方式传流下来的。

品名

中阿含经乃收纳二二○经,分为十八品,为六十卷本之经。
第一品为七法品,依次为第二业相应品,第三舍梨子相应品,第四未曾有法品,第五习相应品,第六王相应品,第七长寿王品,第八秽品,第九因品,第十林品,第十一大品,第十二梵志品,第十三根本分别品,第十四心品,第十五双品,第十六大品,第十七晡利多品,第十八例品。
第一品里有十经,均为说明七种之法之故,叫做七法品。第二品之十经,都是有关于业之事,故为业相应品。第三品有十一经,是以舍梨子的说法为主,故为舍梨子相应品。第四品的十经,都是放在于有关于未曾有之事与人的殊特之处而说的,故为未曾有法品。第五品有十六经,所说的都是诸法的因缘(习),故为习相应品。第六品之十四经,多为关于国王之事,故名王相应品。第七品的十五经,是以长寿王的故事为主之故,名叫长寿王品。第八品的十经,乃以说明心之秽为主,故为秽品,第九品之十经,是以出于大因经的因缘观为主,故名因品。第十品之十经,乃以有关于林间的生活为说法的主体,故为林品,第十一品有二十五经,乃集各种的说法,故为大品。第十二品为二十经,多数为外道的梵志而说的,故名梵志品,第十二品之十经,是将六界等分别而说的,故名根本分别品。第十四品的十经,乃以第一经的心经为主而说的,故名心品,第十五品的十经,乃有双卷
之经,故名双品,第十六品之十经,也和十一品同样的集各种的说法,故也名叫大品,第十七品之十经,乃以晡利多经为主,故名晡利多品,第十八品的十一经,乃用例经为主体,故名叫做例品。
以全体看来,大半的品名都是以其内容为名的,但是也有些无关于其品名之事,故应审知而解,是为读经的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